一枚特殊角膜重启两段人生,爱尔英智眼科李绍伟教授巧用“工匠”智慧
2024-03-08  来源:互联网  

  这天深夜,北京爱尔英智眼科医院接到了一通来自爱尔眼科角膜库的紧急电话,电话那头的工作人员表示,有一枚很特殊的角膜供体,苦于找不到“敢于”接收它的医院以及合适的受捐患者,想知道英智能否接收。

  李绍伟教授详细了解后,毅然接下了这枚特殊的角膜,“捐献角膜的逝者和家属非常了不起,他们愿意把角膜捐献出来,把光明延续下去,十分令人感动钦佩,我们能做的,就是全力以赴不辜负他们的心意。”

“以一救二”,特殊角膜有妙用

  原来,这枚特殊的角膜来自一位34岁的年轻男性,捐献者生前做过全飞秒激光近视矫正手术,相当于在角膜基质层切出了一枚透镜,使角膜拥有了400度的屈光度数。

  (全飞秒手术后的角膜)

  如果用这枚角膜做常规的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会给接受手术的患者带来约400度的远视,严重影响患者视力。但显然李绍伟教授想得更为深远,不局限于特殊角膜能不能用,而是在想怎样利用这一枚角膜去救助两名患者。

  “我国角膜盲患者约有400万人,而每年实施的角膜移植手术还不到1万台,角膜资源极其紧缺,如果能充分利用好这份珍贵的礼物,就能救助到更多患者。”经过反复研究讨论,李绍伟教授有了一个很巧妙的想法。

  这枚角膜的角膜内皮非常健康,可以做一台角膜内皮移植手术;剩余带度数的角膜基质,可以给同样近视的角膜病患者做一台板层角膜移植手术。

听起来很简单,做起来难如登天

  要做角膜内皮移植,最好的方案是做DMEK,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术后排斥率极低、视觉质量高。

  但如果想用这枚角膜做DMEK手术,所面临的挑战之大,难度之高,不亚于针尖起舞。由于这枚角膜供体很年轻,角膜内皮贴合得非常紧密,而这里也是角膜最纤薄脆弱的“禁区”所在,仅仅是将其掀起这样轻微的动作,都容易造成破裂,要想完整地剥下整片角膜内皮,是极为困难的。

  对于这样年轻的角膜供体来说,如果想完整剥下角膜内皮,通常的办法是利用飞秒激光或板层刀,将角膜内皮连同部分角膜基质一起切下来,这就变成了DSAEK手术。看似变得简单易操作,但DSAEK手术相较DMEK手术来说,无论从术后视力、视觉质量还是恢复时间上来说,都还有一定的差距。尤其对于这枚特殊的角膜来说,本身做全飞秒手术就损失了一定的角膜基质,如果再做DSAEK手术,那么剩余的角膜基质就太薄,无法再做板层角膜移植,等于浪费了再多救治一位患者的机会。

  所以,这台DMEK手术的成败,将成为能否用一枚角膜救治两位患者的关键所在。

迎难而上,在小小角膜上创造奇迹

  “手术确实很难很险,但对患者来说这是效果最好的方案,把困难留给医生,把希望带给患者,这是医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完成过上万例角膜移植手术的李绍伟教授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技术,此前就完成过此类手术,因此他没有丝毫的犹豫,再一次选择迎难而上。

  经过慎重检查筛选,李绍伟教授决定为一位患大泡性角膜病变并伴有白内障的患者,实施DMEK角膜内皮移植联合白内障手术。在做好所有完备术前准备的基础上,手术如期开展,李绍伟凭借独到的“手上功夫”,以万分的细致与耐心,一点一点成功将供体的角膜内皮完整剥离下来。在植入患者眼内时,李绍伟教授又运用了独特的手术技巧,使植片顺利展开并紧密贴合于基质层。术中,白内障手术的操作也非常顺利。

  最终这台高难度手术完成得非常成功,古有匠人在方寸间雕琢天地,今天李绍伟教授也在这小小的角膜上创造出奇迹。

  术后,患者角膜非常透明,出院前裸眼视力已达到0.5。

匠心独运,将榫卯智慧用在眼睛里

  DMEK角膜内皮移植手术成功完成,巧合的是,经过对预约登记等待手术的患者进行仔细筛查后发现,其中一位患者正好可以利用这枚角膜做深板层角膜移植手术。这位年轻的患者是圆锥角膜晚期,检查结果显示,他的眼轴长度为25.69mm,等于有400—500度左右的轴性近视,和角膜供体自带的400度屈光度数恰巧吻合,并且他的角膜内皮十分健康,与这枚特殊的角膜有着“天作之缘”。

  这样一台手术就能为患者解决圆锥角膜和近视两大问题,手术方案非常完美。但李绍伟教授仍然精益求精,据了解,圆锥角膜作为一种常见眼病,发病率高,约为1/500-1/2000,现阶段我国圆锥角膜患者数量约600万至1200万人,这部分患者在做角膜移植手术时,角膜的排斥反应是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

  所以在为这位圆锥角膜患者设计手术方案时,李绍伟教授决定采用目前非常先进的飞秒激光辅助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手术效果和视觉质量会更优秀。值得一提的是,李绍伟教授还是国内率先开展飞秒激光辅助角膜移植手术的医生。

  这一创新技术的优势在于,利用飞秒激光切割的角膜植片,手术切口更为规则,剖切层面更加光滑平整,能有效减少术后散光,提高视觉质量。同时,飞秒激光还可以预设需要切割角膜的深度和形状,这次李绍伟教授为患者设计的是“蘑菇型”,在植片与植床上切割相同的形状,使其能够像榫卯一样紧密契合在一起,让角膜更加稳固。

  (飞秒激光切割设计:蘑菇型)

  (术中飞秒数据)

  在做板层分离时,李绍伟教授还采用了“大气泡”这一独特的手术技巧,所形成的板层界面非常光滑,对合起来严丝合缝,有利于术后更好更快地恢复。

  借助先进的仪器设备,凭借充满智慧的手术设计和精妙绝伦的手术技巧,这台手术在李绍伟教授手下同样完成得非常完美。

  术后患者恢复得很好,不到一周已经可以出院,这时患者裸眼视力就已经有0.3,矫正后能到0.6,将来角膜愈合拆除缝线后,患者视力还会继续提高。

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让角膜的“温度”延续下去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中国是近视大国,近视人数已达6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做近视手术,而做过近视手术的特殊角膜供体也会越来越多。

  每一份角膜供体都是极其宝贵的,这是捐献者留给世间最后的温暖,也是角膜病患者重启人生的一把钥匙。如何运用好这些宝贵的角膜材料,如何创新运用更先进的手术技术,是李绍伟教授与很多眼科专家目前正努力探索的新课题。

  同时,李教授还呼吁广大民众积极参与角膜捐献志愿,爱尔眼科“瞳聚角膜捐献及移植预约系统”,能够为罹患角膜盲症的患者提供角膜移植手术预约服务、为困难角膜盲症患者提供公益救助服务,并为有角膜捐献意愿的爱心人士提供登记协助。

  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与努力下,角膜的“温度”会更好地延续下去,为更多患者与家庭带来新的光明与希望。